中国留学生如何打破上课不爱发言的魔咒呢?

35856

在留学生活中,上课时的讨论环节常常是锻炼自己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黄金机会。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留学生似乎总是对这个环节保持着一种神秘的沉默。

当大家在课堂上热火朝天地讨论时,中国留学生为什么总是沉默寡言呢?

图片

一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很困惑:“我的课堂上有很多中国学生,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参与过讨论,我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我起初以为他们英语不好,但这种情况不应该发生,因为他们入校的托福成绩都很高,后来发现他们课后还是很愿意跟我讨论,英语表达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我不明白在课堂上为什么他们不发言。

他们不参与讨论,我就不知道这些学生到底有没有听懂我讲课的内容,我也不知道他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图片

这时很多留学生纷纷表示:“我也想在课堂上发言啊,but I just can’t!”


为何中国留学生上课沉默寡言?

图片


1

习惯被动学习


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是填鸭式教学,这导致了我们习惯了被动接收知识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国外的学习环境中,老师更加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中来,这对一些留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我们需要逐渐转变思维,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观点和提出问题。


2

缺乏安全感


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一切都是新鲜事物,充满了不定因素。尤其在课堂上,大家用自己不熟悉的语言,在一个自己不熟悉的环境中,和一群自己不熟悉的面孔交流。内心其实非常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种状况下想要心情平静自如地像native一样流利地表达学术观点,真的挺难的。


3

学习状态恍惚迷茫


跟考上大学的状况大致相似,众多同学的最终留学目的就是去个好国家,上个好大学。等拿到offer真正到学校开始上课之后,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对课程的内容和意义不知所以然,自然在课堂上也就没什么想说的了。

图片


4

心态焦虑


很多新生表示刚到学校每当要上一些难课的前一天都会失眠,十分着急忧虑。这么着急忧虑的状况会一直连续不断到课堂上,每次想张嘴说点什么,话到嘴边又由于太焦虑收了回去。课后也会烦恼自己听课又当了隐形人,更加着急忧虑烦恼,恶性循环。

图片


5

语言障碍


虽然我们学习了英语,但是真正运用起来还是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在课堂讨论或者演讲,我们可能会感到不自信或者害怕出错。然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克服的。

我们有可能会很流利地描述自己的家乡,因为托福口语考试中有这样的考题,但我们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交流,比如吃饭点菜,聊球赛,聊八卦。

如何能克服这个困难呢?

图片

那么,留学生该怎样克服心理障碍和表达困难,更快更好地适应国外课堂学习方式,变得积极起来?


1

先从课后找老师讨论着手


假如讲课或听课发言真的压力太大,可以先下课找老师讨论自己的看法,一是让老师脸熟你,对绩效有非常大帮忙,二是可以积累一点自信心

不过牢牢记住不可以只想着在课后讨论,因为老师是期望学生把问题放在课上提出,课堂时间就是用来交流的。对他们来说下课就是下班,没有义务再占用时间应答学生的问题,他们更喜欢你预约office hour去单独商议,所以最好是预约office hour。

图片


2

在课堂上激励自己参加


实际上仔细查看native讲课或听课的发言你会发觉他们也没说啥有深度的问题,也都是想到哪说到哪,所以我们不用要求自己必须要表达的多么专业多么流利,大多人都是很包涵的,喜欢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假如你没想到说些有的没的,最好的办法是:当native提出一个观点,你举出一个例子赞成他的观点。这个办法首先让你积极地参加了话题,其次你的论据令人比较容易被接纳。

图片


3

课前充分准备


首先想明白这一堂课我想要获得些什么。抱着一个目标充分预习会事半功倍。假如有reading,严肃对待阅览,写一点自己的观点,试着提出一点关于这篇论文的问题,讲课或听课的时刻可以提出商议。


4

多看美剧增长自己的听力和语感


积累一点起居表现用语。试着把这些个表现用在生活中,大家大可不需要担心自己的chiglish口音老外听不懂。

当然,开口才是最重要的‼️

在国外没有人在意你的英语多好或者多差,只在意你为什么不自信,为什么不敢表达。多元化的国家是鼓励自信与包容的地方,语言障碍不是什么大问题。说错了或者听不懂,一下没反应过来都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别人会不会瞧不起你,走出舒适圈,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主动去交流,一定会有进步的!

图片

不过没有规定要求我们必须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能融入到课堂上自然是好事,但如果这种模式实在不适合自己,那就先做好自己给做的事情,尽可能多地吸收知识才是关键。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